您的位置:
> 文章详情页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独立本科)《现代管理心理学》 自学考试大纲

发布日期:2019-09-03 11:25:19   浏览量 :2878
发布日期:2019-09-03 11:25:19  
2878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独立本科)《现代管理心理学》 自学考试大纲

Ⅰ、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目的
“现代管理心理学”是上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专业必修课程。该学科是在管理学和心理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心理学学科,主要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共4个学分。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自学者对管理心理学在现代组织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并根据组织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和心理的基本规律、方法,帮助管理者和员工学会有效地适应组织和工作环境,以提高个人和组织的效率。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管理心理学的相关概念,了解其发展简史、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明确管理的人性假设对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作用,理解个体差异、激励、群体心理、领导心理、文化心理等对管理有效性的作用,理解组织发展与变革中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掌握帮助员工有效应对工作压力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在促进员工幸福和组织和谐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心理学的应用课程,需要以普通心理学、心理测量、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作为其理论和技术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与组织管理的一些概念、理论等结合起来。

Ⅱ、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管理心理学的概念、对象和内容,了解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所面临的挑战,理解管理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管理心理学的概况以及在不同国家的发展。
第二节 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对组织中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行为的研究,目的是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组织中的个体心理:个体差异、员工激励、工作压力与员工健康等,群体心理:群体和团队的概念、类型、动力分析等,领导心理:领导的概念、权力和影响力、理论发展以及领导艺术,组织心理:组织发展与变革、组织理论等。
第三节 管理心理学的任务
(一)管理心理学面临的应用性任务
(二)管理心理学面临来自理论体系完善的任务
第四节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宏观和微观环境条件分析的概念、分类、方法以及关键准则等。

三、考核知识点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和发展概况
(二)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三)管理心理学的任务

四、考核要求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和发展概况
1、识记:(1)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2)管理心理学的定义。
2、领会:管理心理学的内涵、研究对象及其对个人、管理者和管理工作的作用。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识记:(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领会:(1)管理心理学各研究内容之间的关系;(2)管理心理学各种研究方法的比较。
3、简单应用:运用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原则和特点分析实际的研究设计案例。
(三)管理心理学的任务
1、识记:管理心理学的任务。
2、领会:管理心理学的任务。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理解人际关系学派的观点;掌握人性假设的概念,理解管理中有关人性的基本假设,领会人性假设理论对组织管理的意义;理解人本管理思想的发展、原则和基本方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工业心理学的兴起
(二)霍桑试验和人际关系学派
霍桑试验的假设和内容,人际关系学派的基本观点,人际关系学派的局限和评价。
第二节 人性假设的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一)人性假设的含义
(二)人性假设的X理论与Y理论
X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相应的管理思想,Y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相应的管理原则与措施。
(三)超Y理论
超Y理论的基本特点和假设。
第三节 人性假设的另一种分类——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
(一)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和管理策略。
(二)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和管理策略。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基本观点和管理策略。
(四)复杂人假设
复杂人假设的基本观点和管理策略。
第四节 人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一)人本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渊源
古典管理学派中的人本管理倾向;古典组织理论学派中人本主义的思想;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人本主义倾向;现代管理中队人本管理的偏差;中国古代文化中人本主义的精华。
(二)人本管理的概念与原则
人本管理对现代人的假设,人本管理的原则。
(三)人本管理的基本方式
(四)人本管理是实现功利的手段
(五)人本管理的发展方向
(六)人本管理的心理评价指标——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幸福感的参照系,幸福感的指标。

三、考核知识点
(一)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人性假设理论
(三)人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四、考核要求
(一)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识记:(1)工业心理学的兴起;(2)霍桑试验的假设和内容。
2、领会:人际关系学派的基本观点。
3、简单应用:(1)结合实例分析人际关系理论对管理的启示;(2)人际关系学派的局限和评价。
(二)人性假设理论
1、识记:人性假设的基本含义。
2、领会:(1)X理论和Y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管理措施;(2)超Y理论的基本特点和假设;(3)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的基本观点和管理措施。
3、简单应用:(1)结合实例分析X理论和Y理论在管理措施上的区别;(2)结合实例分析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在管理措施上的区别。
4、综合应用:(1)结合实例分析人性假设的X和Y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2)结合实例分析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在管理中的应用。
(三)人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1、识记: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2、领会:(1)幸福感的参照系;(2)幸福感的指标。

第三章 跨文化的管理心理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文化的概念和特征,认识民族文化四维度的内容,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地文化相对性以及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掌握整合同化理论的实质及其应用,学会解释跨文化适应与沟通的概念及其应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管理与文化
(一)管理与文化概述
(二)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三)民族文化的维度
权力距离,不确定性避免,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男性度-女性度。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文化相对性
(一)世界文化分类图
(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文化相对性
在应用激励理论中的文化相对性,在应用领导理论中的文化相对性,在应用组织理论中的文化相对性。
第三节 中国的文化传统与管理思想的相关分析
(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二)中国文化的维度分析
第四节 整合同化理论与跨文化管理
(一)整合同化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整合同化理论的特点与模式
整合同化理论的特点,整合同化的过程,整合同化理论的模型。
第五节 跨文化适应与跨文化沟通能力
(一)跨文化适应
跨文化适应的概念、影响因素。
(二)跨文化沟通能力
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概念、结构模型。

三、考核知识点
(一)管理与文化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文化相对性
(三)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分析
(四)整合同化理论与跨文化管理
(五)跨文化适应与跨文化沟通能力

四、考核要求
(一)管理与文化
1、识记:(1)文化的概念;(2)文化的特征;(3)民族文化四维度的概念。
2、领会:(1)制约管理思想产生的条件;(2)民族文化四维度的内容和特点。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文化相对性
1、识记:各国文化维度的特点。
2、领会:(1)在应用激励理论中的文化相对性;(2)在应用领导理论中的文化相对性;(3)在应用组织理论中的文化相对性。
(三)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分析
1、识记: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2、领会:中国文化的维度。
3、简单应用:(1)中国文化的维度分析及其与美国、日本文化的比较。
(四)整合同化理论与跨文化管理
1、识记:(1)跨国公司的多元化特点;(2)整合同化理论的含义。
2、领会:(1)整合同化理论的特点;(2),整合同化的过程。
3、简单应用:整合同化理论的模型。
4、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整合同化理论的模型。
(五)跨文化适应与跨文化沟通能力
1、识记:(1)跨文化适应的概念;(2)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概念。
2、领会:(1)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2)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结构模型。
3、简单应用:分析比较三种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结构模型。
4、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如何提升员工的跨文化适应性。

第四章 个体心理与管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社会知觉、气质、性格、能力等的基本概念,理解社会知觉偏差和个性对组织管理的影响,学会把社会知觉和个性的概念和原理应用于管理实践中。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社会知觉与管理
(一)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
(二)社会知觉偏差
(三)自我认识与角色知觉
第二节 个性与管理
(一)个性的概念
(二)气质与管理
(三)性格与管理
(四)能力与管理
(五)大五人格因素

三、考核知识点
(一)社会知觉与管理
(二)个性与管理

四、考核要求
(一)社会知觉与管理
1、识记:(1)社会知觉及各种社会知觉偏差的概念;(2)角色知觉的概念。
2、领会:(1)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2)社会知觉偏差;(3)自我认识的内容。
3、简单应用:(1)分析各类社会知觉偏差对管理效率的影响;(2)分析影响角色知觉的因素。
4、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如何有效应用社会知觉偏差改善管理的有效性。
(二)个性与管理
1、识记:(1)个性的定义、基本特征和心理结构;(2)气质的概念、特征、生理基础;(3)性格的概念、特征、形成与发展;(4)能力的定义和种类;(5)大五人格因素的基本特点。
2、领会:(1)个性形成的原因;(2)气质的体液说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3)性格的理论;(4)能力与知识;(5)智力结构理论;(6)大五人格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3、简单应用:(1)气质对管理的意义;(2)性格对管理的意义;(3)能力对管理的意义。

第五章 激励理论与管理(上)——内容型激励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激励的概念和意义,理解各种内容型激励理论的内容和观点,掌握这些理论的实质和在管理中的应用,掌握有效奖惩的艺术。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激励的一般概念
(一)激励的含义
(二)激励的概念
(三)激励的基本特征
(四)激励的意义
(五)领导者要重视激励
(六)心理学路线的激励理论分类
第二节 强化理论与管理中的奖励与惩罚
(一)操作条件反射与强化理论
(二)行为修正激励与正、负强化
(三)有效奖励的实施方法
(四)有效惩罚的实施方式
第三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阿德弗的成就需要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和观点,阿德弗需要理论的内容和观点,两种需要层次理论的比较,对需要理论的评价。
(二)双因素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双因素理论的内容与观点及其应用。
(三)成就需要与管理
成就需要的概念及其与绩效的关系,高成就需要者的特点,成就需要的培训。
第四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间的相互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
(一)激励的一般概念
(二)强化理论与管理中的奖励与惩罚
(三)内容型激励理论
(四)内容型激励理论间的相互关系

四、考核要求
(一)激励的一般概念
1、识记:(1)激励的含义与概念;(2)激励理论的分类。
2、领会:(1)激励的心理过程;(2)激励的意义。
3、简单应用:为什么领导者应该重视激励?
(二)强化理论与管理中的奖励与惩罚
1、识记:操作条件反射和强化理论的内涵。
2、领会:有效的奖惩策略。
3、简单应用:强化理论在员工管理中的应用。
4、综合应用:(1)结合实例分析有效奖励的实施方法;(2)结合实例分析有效惩罚的实施方式。
(三)内容型激励理论
1、识记:(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2)阿德弗需要理论的内容;(3)成就需要的概念;(4)双因素理论的内容。
2、领会:(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阿德弗需要理论的主要观点;(2)成就需要与绩效的关系以及高成就需要者的特征;(3)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
3、简单应用:(1)比较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阿德弗需要理论的异同;(2)分析成就需要的培训。
4、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需要层次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和双因素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四)内容型激励理论间的相互关系
1、识记:内容型激励理论间的相互关系。
2、领会:内容型激励理论间的相互关系。
3、简单应用:分析内容型激励理论间的相互关系。

第六章 激励理论与管理(下)——过程型及其他激励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激励的概念和意义,理解各种过程型及其他激励理论的内容和观点,掌握这些理论的实质和在管理中的应用。

第一节 期望理论与应用
(一)期望理论的一般概念
(二)期望理论的表述
(三)期望理论的应用
第二节 目标理论与应用
(一)目标行为的心理分析
(二)目标激励的模式
(三)目标设置理论
(四)目标管理法
第三节 公平理论与应用
(一)公平理论
(二)组织公正感
(三)互动公正感
第四节 中国的激励理论与模式
(一)同步激励论
(二)公平差别阈的理论模式与分配领域改革的方向
(三)激励与去激励因素的连续带模式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
第五节 自我效能感理论
第六节 控制理论
第七节 行动理论
第八节 工作再设计与工作特征模型
第九节 现代激励理论总评

三、考核知识点
(一)期望理论与应用
(二)目标理论与应用
(三)公平理论与应用
(四)中国的激励理论与模式
(五)其他激励理论及现代激励理论总评

四、考核要求
(一)期望理论与应用
1、识记:(1)期望理论的一般概念;(2)效价、期望值和工具性的概念。
2、领会:期望理论的主要观点。
3、简单应用:分析期望理论的应用。
4、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期望理论、目标管理以及公平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二)目标理论与应用
1、识记:(1)目标激励模式;(2)目标管理法的概念。
2、领会:(1)目标行为的心理分析;(2)目标设置理论的观点和内容;(3)目标管理法中的目标的概念与属性。
3、简单应用:目标管理法在员工管理中的应用和具体做法。
4、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目标管理的优劣。
(三)公平理论与应用
1、识记:(1)公平理论的一般概念;(2)组织公正感的概念;(3)互动公正感的概念。
2、领会:(1)公平理论的主要观点;(2)不公平的后果及消除方式;(3)组织公正感理论的主要观点。
3、简单应用:分析不公平的后果及消除方式。
4、综合应用:分析公平理论、组织公正感理论、互动公正感在管理中的应用。
(四)中国的激励理论与模式
1、识记:(1)同步激励论的概念;(2)公平差别阈的概念;(3)去激励因素的含义。
2、领会:(1)同步激励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2)公平差别阈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3)激励与去激励因素的连续带模式的观点和内容。
3、简单应用:比较分析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和去激励因素。
4、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中国激励理论与模式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五)其他激励理论及现代激励理论总评
1、识记:(1)自我效能感的的概念;(2)工作再设计的概念。
2、领会:(1)自我效能感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2)控制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3)行动理论的观点和内容;(4)工作特征模型的主要观点和内容。
3、简单应用:比较分析各类现代激励理论的关系。
4、综合应用:比较分析各类现代激励理论的关系。

第七章 员工心理健康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理解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概念,认识工作压力对人的影响,理解人们所面对的主要压力源,掌握影响压力体验和产生的因素,学会从组织和个人两方面来应对压力。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一般概念
(一)员工心理健康与职业健康心理学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
第二节 心理健康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
(一)压力的概念
(二)员工对工作压力源的三种消极反应
(三)工作压力与生活事件压力
工作压力源、应激性生活事件压力。
(四)压力影响的两重性
第四节 压力对员工的负面影响:倦怠
第五节 工作压力的个人调适
第六节 对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考核知识点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和理论基础
(二)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
(三)压力对员工的负面影响:倦怠
(四)工作压力的个人调适
(五)对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考核要求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和理论基础
1、识记:(1)职业健康心理学的定义;(2)员工援助计划的定义。
2、领会:(1)心理健康的内涵和标准;(2)心理健康的四大理论基础。
3、简单应用:举例分析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
1、识记:(1)压力和工作压力源的概念;(2)工作压力源和生活压力源的内容。
2、领会:(1)员工对工作压力源的三种消极反应;(2)压力与紧张的联系和区别;(3)压力影响的两重性。
3、简单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工作压力源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三)压力对员工的负面影响:倦怠
1、识记:倦怠的概念。
2、领会:倦怠的要素。
3、简单应用:分析倦怠对个体的影响。
4、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如何对倦怠进行有效干预。
(四)工作压力的个人调适
1、识记:(1)问题解决法的概念(2)情绪调节法的概念。
2、领会:工作压力个人调适的具体方法。
3、简单应用:比较问题解决法和情绪调节法的利弊。
4、综合应用:结合实例比较问题解决法和情绪调节法的利弊。
(五)对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
1、识记:对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步骤。
2、领会:心理疏导及其层面和原则。

第八章 群体与团队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群体的概念、类型和群体发展的生命周期,认识角色、地位、群体规范、凝聚力、工作团队等的概念,掌握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的作用,深刻理解工作团队的形成和发展,学会如何帮助管理者创建成功的工作团队。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群体的概念和分类
(一)群体的定义
群体和工作群体的定义,群体的标准。
(二)群体的组成要素
第二节 群体的类型
(一)群体的类型: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定义和类型。
(二)群体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工作群体的结构动力学
(一)角色
角色的概念和类型。
(二)规范
规范的概念、类型、内容。
(三)地位
地位的概念和类型。
(四)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的概念,凝聚力的影响。
第四节 群体中的个人绩效: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惰化作用
(一)社会助长作用
社会助长作用的概念和影响。
(二)社会惰化作用
社会惰化作用的概念和影响。
第五节 团队的性质及其建设
(一)团队的含义
(二)工作团队的特性
(三)团队的类型
(四)团队的发展阶段
(五)加强团队建设——团队承诺与团队胜任
(六)创建成功团队的条件与障碍

三、考核知识点
(一)群体的概念、分类和类型
(二)工作群体的结构动力学
(三)群体中的个人绩效: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惰化作用
(四)团队的性质及其建设

四、考核要求
(一)群体的概念、分类和类型
1、识记:(1)群体和工作群体的定义;(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定义。
2、领会:(1)群体的标准;(2)群体的组成要素;(3)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3、简单应用:分析群体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4、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群体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二)工作群体的结构动力学
1、识记:角色、规范、地位和凝聚力的概念。
2、领会:(1)角色的类型;(2)规范的类型与内容;(3)地位的分类;(4)凝聚力的影响。
3、简单应用:分析凝聚力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三)群体中的个人绩效: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惰化作用
1、识记:(1)社会助长作用的概念;(2)社会惰化作用的概念。
2、领会: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惰化作用的表现和过程。
3、简单应用:举例分析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惰化作用的表现。
(四)团队的性质及其建设
1、识记:(1)团队的含义;(2)工作团队的特性;(3)团队承诺的概念。
2、领会:(1)群体与团队的差异;(2)团队的类型;(3)团队的发展阶段;(4)提高团队胜任的核心内容;(5)创建成功团队的条件与障碍。
3、简单应用:分析如何提高团队绩效和胜任力。
4、综合应用:(1)结合实例分析团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结合实例分析如何创建成功的团队。

第九章 领导心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领导的概念和领导者的产生,理解领导与管理的关系以及领导者的权力与影响力的概念、构成或类型,掌握领导有效性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方法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领导的一般概念
(一)领导的概念
(二)领导是一个行动过程
(三)领导者与管理者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节 权力与影响力
(一)权力的内涵
(二)权力的来源与基础
(三)权力的形式与类型
(四)领导者应有正确的权力观
(五)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
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
第三节 领导者的品质理论
(一)领导者的品质理论
(二)与领导效能相关的领导者品质
(三)要善于识别不称职领导者的品质因素
第四节 领导者的行为理论
(一)领导者行为研究概况
领导行为四分图模式、管理坐标图、PM领导类型理论。
(二)任务与关系导向型领导的关键行为
(三)领导者的领导风格与工作作风
(四)我国领导者的行为特征
第五节 领导者的权变理论
(一)领导方式与下属成熟度匹配理论
(二)领导权变模式
(三)通路-目标的权变理论
第六节 魅力型领导
(一)魅力
(二)领导者的魅力归因
(三)正面及负面魅力型领导的特征
(四)魅力型领导的正面与负面影响
第七节 变革型领导
(一)变革型领导概述
(二)变革型领导的领导因素构成
(三)变革型领导的行为特征
(四)变革型领导与魅力型领导的区别与联系
第八节 交易型领导
(一)交易型领导与魅力型、变革型领导的比较
(二)交易型领导的特点
第九节 道德型领导
(一)领导者的“德商”
(二)领导者要树立道德权威
(三)领导者的道德观
(四)领导者的道德标准

三、考核知识点
(一)领导的一般概念
(二)权力与影响力
(三)领导者有效性的品质理论、行为理论和权变理论
(四)当代的新型领导理论

四、考核要求
(一)领导的一般概念
1、识记:(1)领导的概念;(2)领导者的概念。
2、领会:(1)领导与领导者的区别;(2)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3、简单应用:从领导和管理的关系来分析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二)权力与影响力
1、识记:(1)权力的内涵;(2)权力的来源与基础;(3)五种基本权力类型的概念;(4)信息权力和生态权力的概念。
2、领会:(1)权力的形式与类型;(2)领导者应该具有的正确的权力观;(3)领导者的影响力。
3、简单应用:(1)领导者应该具有怎样的权力观?(2)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比较。
4、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比较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
(三)领导者有效性的品质理论、行为理论和权变理论
1、识记:(1)品质理论的概念和主要观点;(2)三种代表性的领导者行为理论的概念、观点和内容;(3)领导者的工作作风的概念;(4)权变理论的概念。
2、领会:(1)任务与关系导向型领导的关键行为;(2)四种领导方式的内容;(3)三种代表性的领导者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4)生命周期理论、领导权变模式、通路-目标权变理论的内容和主要观点。
3、简单应用:(1)传统的品质理论与后期及现代品质理论的比较;(2)分析有效领导者的八项品质和不称职领导的表现;(3)我国领导者的行为特征;(4)分析和比较三种权变理论。
4、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品质理论、行为理论、权变理论及其应用,并比较理论之间的异同。
(四)当代的新型领导理论
1、识记:(1)魅力型领导的内涵;(2)变革型领导的概念及领导因素构成;(3)交易型领导的概念和特点;(4)领导者的“德商”和权威的概念。
2、领会:(1)魅力型领导的正面和负面特征以及影响;(2)变革型领导的因素构成及行为特征;(3)交易型领导的特点;(4)领导者权威的五个来源;(5)领导者的道德观和道德标准。
3、简单应用:比较魅力型领导、变革型领导、交易型领导和道德型领导的异同。
4、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和比较魅力型领导、变革型领导、交易型领导和道德型领导。

第十章 领导者的领导艺术与技巧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授权的含义、内容、方式以及授权过程中的心理倾向和心理障碍,理解如何提升领导者的人际吸引力以及领导决策的类型、风格,掌握领导-下属交换理论及其意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领导者的授权
(一)授权的含义
(二)授权含义的界定
(三)授权的意义
(四)授权的内容与方式
(五)授权过程的四个阶段
(六)领导者在授权中的两种心理倾向
(七)领导者在授权中的心理障碍
第二节 领导者的人际关系
(一)领导者的人际吸引
(二)领导者与下属的人际关系
(三)领导者与上级的人际关系
(四)提高和改进领导者人际关系的途径
(五)领导者-下属交换理论(LMX)
第三节 领导者的决策
(一)决策的种类
(二)决策过程
(三)决策风格
决策风格的概念与类型,风险决策的个体差异。
(四)决策中的框架效应与决策偏见
(五)依赖启发式造成的决策偏见与决策障碍
(六)内隐偏爱所造成的决策偏见
(七)承诺升级造成的决策偏见
(八)群体决策

三、考核知识点
(一)领导者的授权
(二)领导者的人际关系
(三)领导者的决策

四、考核要求
(一)领导者的授权
1、识记:(1)授权的含义和性质;(2)授权的内容、种类与方式;(3)授权过程。
2、领会:(1)授权、分工、代理、助理这四个概念之间的区别;(2)授权的内容、种类与方式;(3)授权过程。
3、简单应用:(1)授权的意义;(2)分析领导者在授权中的两种心理倾向和心理障碍。
(二)领导者的人际关系
1、识记:领导者-下属交换理论的概念。
2、领会:(1)影响领导者人际吸引力的因素;(2)领导者与下属的人际关系;(3)领导者与上级的人际关系;(4)领导者-下属交换理论的内容与观点。
3、简单应用:(1)怎样使领导者具有人际吸引力;(2)领导者应该怎样协调与上级的人际关系。
4、综合应用:(1)提高与改进领导者人际关系的途径;(2)举例分析领导者-下属交换理论及其意义。
(三)领导者的决策
1、识记:(1)决策的种类;(2)决策风格的概念;(3)框架效应、依赖启发式、承诺升级的含义。
2、领会:(1)决策过程的分析模型与三个阶段;(2)风险决策的个体差异;(3)各种起因的决策偏见。
3、简单应用:(1)分析决策偏见的可能起因;(2)分析群体决策的优劣以及提高群体决策效率与质量的技术方法。
4、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群体决策的优劣。

第十一章 组织心理与管理(上)——组织、组织发展与变革、员工组织行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组织组织结构的基本含义与特征、组织发展和组织变革以及员工组织行为的相关概念,理解各种组织理论的内涵和意义,掌握组织发展的技术、克服组织变革阻力的方法、对负面组织行为的干预措施。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组织的一般概念
(一)组织的任务与作用
(二)组织的结构
(三)组织结构与管理的限度
第二节 组织的古典与现代理论
(一)古典组织理论——法约尔原则
(二)科层制理论
(三)组织的现代理论
开放系统理论、社会技术系统理论。
第三节 组织发展
(一)组织发展的一般概念
(二)组织发展的原因
第四节 组织变革
(一)组织变革的性质与层次
(二)实施计划性变革,实现组织发展干预
目标管理、工作生活品质计划、团队建设、调查反馈。
(三)组织变革的内容与方向
(四)变革的阻力
(五)为何克服组织变革的阻力
(六)成熟的变革——制定战略规划
第五节 员工组织行为
(一)员工正向组织行为
组织承诺、组织忠诚、组织公民行为。
(二)员工负向组织行为
反生产工作行为,负面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负面组织行为的干预措施。

三、考核知识点
(一)组织的一般概念
(二)组织的古典与现代理论
(三)组织发展
(四)组织变革
(五)员工组织行为

四、考核要求
(一)组织的一般概念
1、识记:(1)组织的概念与任务;(2)管理的限度的含义。
2、领会:(1)组织结构的类型;(2)外部招募的方法。
3、简单应用:分析控制管理限度的好处。
(二)组织的古典与现代理论
1、识记:法约尔原则、科层制理论、开放系统理论和社会技术系统理论的含义。
2、领会:法约尔原则、科层制理论、开放系统理论和社会技术系统理论的内容和观点。
3、简单应用:简要分析法约尔原则、科层制理论、开放系统理论和社会技术系统理论及其意义。
(三)组织发展
1、识记:组织发展的概念。
2、领会:组织发展的原因。
3、简单应用:组织发展的原因。
(四)组织变革
1、识记:(1)组织变革的三种潜在目标;(2)实施计划性变革、实现组织发展干预的内容。
2、领会:(1)组织变革的层次与内容;(2)实施计划性变革、实现组织发展干预的内容;(3)变革的阻力及克服。
3、简单应用:分析组织中人员的变革方向。
4、综合应用:分析如何促成成熟的变革。
(五)员工组织行为
1、识记:(1)组织承诺、组织忠诚、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2)反生产工作行为的概念。
2、领会:(1)组织承诺的类型、性质和来源;(2)组织忠诚概念的演变和结构维度;(3)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概况和维度构成;(4)反生产工作行为的表现和成因。
3、简单应用:(1)提高组织承诺的实际意义和方法;(2)中西方组织忠诚内涵的差异比较;(3)组织公民行为的意义和作用。
4、综合应用:举例分析负面组织行为的成因及干预措施。

第十二章 组织心理与管理(下)——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与实践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学习型组织的提出和内容,理解五项修炼的概念内涵及其意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学习型组织简介
(一)彼得?圣吉及其《第五项修炼》
(二)学习型组织的学习内容
第二节 五项修炼的内涵及其操作方法
(一)建立共同愿景的修炼及其操作方法
(二)自我超越的修炼及其操作方法
(三)改善心智模式的修炼及其操作方法
(四)团队学习的修炼及其操作方法
(五)系统思考的修炼及其操作方法
(六)五项修炼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 学习型组织的评价
(一)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二)学习型组织的新启示

三、考核知识点
(一)学习型组织简介
(二)五项修炼的内涵及其操作方法
(三)学习型组织的评价

四、考核要求
(一)学习型组织简介
1、识记:学习型组织的提出。
2、领会:学习型组织的学习内容。
(二)五项修炼的内涵及其操作方法
1、识记:(1)愿景的概念与内涵;(2)自我超越的意义和理论基础;(3)心智模式的概念;(4)组织中的学习以及团队的定义;(5)系统思考的基本观点;。
2、领会:(1)个人愿景与共同愿景的协调认同;(2)改善心智模式的意义;(3)团队的基本结构和特征;(4)系统思考的动态观及应用系统基模。
3、简单应用:(1)阐述五项修炼的操作方法;(2)五项修炼的相互关系。
(三)学习型组织的评价
1、识记:(1)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的学习型组织之先进性的表现;(2)学习型组织对管理的新启示。
2、领会:(1)学习型组织之先进性;(2)学习型组织对管理的新启示。

Ⅲ、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现对有关问题作出说明,并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为使考核内容具体化和考核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明确考核目标,能使自学者进一步明确考核内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社会助学者能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分层进行辅导;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本大纲的考核目标,按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规定所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的涵义是:
识记:能了解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知识的涵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原理、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简单应用: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中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综合应用:要求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运用学过的本课程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二、关于自学教材
《管理心理学》:俞文钊、苏永华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第四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认真阅读与钻研大纲与教材。自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学习教材的相关章节,全面系统地掌握教材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自学者应深入学习各章的内容,掌握基本原理,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内涵。同时,要注意各章之间的相互关联,掌握现代管理心理学学科体系。
2、系统学习和重点深入相结合。自学者应在全面系统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对重点章节进行深入学习,掌握对学习管理心理学具有关键意义的重要原理和概念,以更好地把握本课程的全部内容。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管理心理学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把课程内容学习同分析研究组织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自学者应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自学时间。
四、对社会助学者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明确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要求,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把握指定教材的基本内容,对自学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体现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者将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者对管理心理学的认识水平。
3、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本课程的理论性强,内容广泛;自学考试命题的题型多样、覆盖面广。社会助学者应根据这门课程和考试命题的特点,指导自学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在全而辅导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章节和重点问题,把重点问题和一般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成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本大纲的第一章到第十章的内容,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2、试卷对能力层次的要求应结构合理。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20%,领会30%,简单应用30% ,综合应用20%。
3、要合理安排试卷的难度结构。试题的难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等。每份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以2:3:3:2为宜。试题的准易度与能力层次不同,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可有难易度不同的试题。
4、本课程考试试卷的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题等。
5、本课程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题量应以中等水平的自学者在规定时间内答完全部试题为度。
6、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7、考试使用工具:钢笔或圆珠笔。

附录:题型举例
一、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个不是民族文化四维度的内容:
A、男性度 B、不确定性避免 C、权力 D、集体主义

二、 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内容性激励理论的是:
A、需要层次理论 B、公平理论 C、期望理论 D、双因素理论 E、目标理论

三、 名词解释题
1、激励
2、心智模式

四、 简答题
1、简述成就需要理论的内容。

五、 论述题
1、试论述凝聚性以及提高凝聚性的途径。
2、请举例分析提高凝聚力的途径。

六、案例题
1、以下是可能出现在你工作和生活中的两个例子,请仔细阅读,然后回答问题。
“一天,小张在单位附近远远看见一个陌生人正和自己最讨厌的领导热火朝天地谈论着什么,看上去他们关系很密切,于是小张想那个陌生人肯定也是一个不怎么样的人。”
“后来,小张在单位附近又看见另一个陌生人正和自己最敬仰的领导热火朝天地谈话,看上去他们关系很密切,于是小张想那个陌生人肯定是一个不错的人。”
(1)请用社会知觉的有关原理来分析为什么小张对两个同样陌生的人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2)试分析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小张对这两个陌生人的看法。

服务优势
好课程培训网
精选热门培训课程
汇聚培训学习资料
餐饮美食职业技能
好课程APP
联系我们
好课程培训网报名热线 :13128708754 QQ:1366911256
©2019-2023
版权所有@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规原作者所有。
微信公众号
校区分布:
江门 珠海 深圳 东莞 佛山 中山 广州 惠州 上海 南通 苏州 徐州 常州 无锡 南京 台州 义乌 金华 嘉兴 宁波 温州 绍兴 杭州 武汉 长沙 衡阳 福州 泉州 晋江 南昌 赣州 重庆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
回到顶部